聯合收割機在金黃色稻田間來回穿梭;無人植保機翱翔天空施肥撒藥;山地運輸機、小型割草機在橘園里操控自如……“十三五”以來,浙江寧波象山縣搭乘著
農機購置補貼、
農機社會化服務和規范化管理的東風,半島大地上
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
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農業生產邁向了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新時代,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機械化支撐。
躋身全國“平安
農機”示范縣、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榮獲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榜單……截至2020年底,全縣
農機總動力達74.2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15臺,水稻高速插秧機327臺,聯合收割機482臺,糧食烘干機204臺,無人植保機56臺,各類旋耕、粉碎等機械1000多臺(套)。同時擁有國家、省、市
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32家,區域性
農機化綜合服務中心3家,
農機作業服務公司6家。
全國“平安
農機”示范縣 夯實
農機安全生產基礎“
農機發展,安全先行”。在獲評省級“平安
農機”示范縣的基礎上,象山縣自我加壓、再接再厲,榮獲了2017年度全國“平安
農機”示范縣。在創建過程中,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營造創建氛圍,提高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同時,省級“平安
農機”示范鄉鎮達到8個,市級“平安
農機”示范合作社26家,全國
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1人。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安全設施,建立
農機安全保障體系。設立大型
農機安全宣傳牌、警示牌、減速帶,建成鎮村“平安
農機”示范路,實現“平安
農機”創建鎮、村全覆蓋。成立縣拖拉機安全檢測中心、縣
農機安全教育中心、縣公安駐
農機警務室,升級改造檢測線,提升了
農業機械安全檢驗和執法水平。加大
農機從業人員業務培訓,開展
農業機械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提升了應急反應能力。
創新監管機制,狠抓
農機“三率”,規范
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每年集中檢查車容、車況,杜絕問題車、病態車上路。免費檢驗拖拉機、烘干機、飼料粉碎機等危及人身安全的
農業機械,整改安全隱患,報廢肢解無法排除安全隱患的機械。公開、規范拖拉機所有人申請報廢補償業務流程,落實保險惠農措施,報廢拖拉機1900余臺,我縣純農田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持證率、掛牌率、檢審率”水平均達到90%以上。
加強現場監管,有效預防事故,建立安全常態化管理的機制。嚴管拖拉機超載、無證無牌,嚴查
農機維修行業違規作業,糾正違法駕駛行為。加強源頭管理,嚴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入戶關、年度檢驗關和駕駛證申領關,規范培訓行為。完善共管機制,與公安交警聯合執法,嚴查
農機作業密集場所及維修、銷售領域,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尤其在農忙時節,開展“打非治違”、隱患排查,遏制重大
農機事故的發生。
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輕松種田地,告別體力活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是農業農村部對水稻、
玉米、
小麥、馬鈴薯、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的耕、種、管、收、秸稈利用和烘干等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率、全程機械化推進組織、保障措施等進行系統評價。象山縣擁有耕地面積41.75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8.7%,其他如
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種植面積均不足25%。因此,確定水稻納入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創建考評范圍。
2018年,象山縣圍繞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工作,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總體要求,以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目標,以糧食產區為重點區域,以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實現
農機農藝相融合,形成了包括機耕整、機栽植、機植保、機收割、機烘干、機械化秸稈處理等一整套清晰可行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
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
農機公共服務機構、細化創建步驟、強化政策扶持、加大示范推廣、強化安全保障、營造創建氛圍等措施,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農機裝備配備更趨合理、
農機社會化服務有效覆蓋。2018年底,該縣實現了水稻機耕率92.92%,種植機械化率58.09%,機收率92.37%,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100%,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率94.06%,秸稈處理機械化率92.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2.3%,結合丘陵山區實際和國家驗收各項指標,圓滿完成了創建目標。2020年底,該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進一步提升至88.72%。
此外,針對林果等經濟作物受丘陵山區地形制約,著眼
農機供給側改革,以果園、茶園、藥材園、菜園、花木園“五園”機械化生產為抓手,從“選機型、配技術、強主體”三方面出發,通過大力開展農田適機化改造,加大對適用機型的推廣,加強
農機農藝技術配套,培養新型
農業機械化生產主體,大力推進經作林果業機械化生產,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完善的丘陵山區林果業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和作業模式。
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2019年,發生在半島田野上的“機器革命”通過了“省級會考”,象山縣成功創建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推進農業“機器換人”的初衷。為此,該縣緊緊圍繞“示范縣”創建,強優勢、補短板、增活力、促提升,帶動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裝備結構加快向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方向發展,經濟作物、畜禽
水產養殖、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保有量快速增長,
農機作業水平大幅提高,高質量、廣覆蓋的
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
全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大大提升了農業“機器換人”步伐。該縣還不斷攻關突破特色主導產業機械化生產的關鍵環節和瓶頸環節,突出
農業機械化在“紅美人”柑橘、紫菜等種養殖(植)生產領域的作用。引進“紅美人”柑橘自動化無損選果機,在橘園安裝單軌山地運輸車運送橘子,創建紫菜主要環節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目前全縣橘園機耕、高效植保、肥水一體等機械化率達90%,紫菜采收、清洗、烘干、加工主要環節機械化率達到了85%以上。此外,茶葉炒制、烘干,食用菌加工生產也走上了“機器換人”道路。
統籌
農機購置補貼、
農機化促進工程項目以及各相關農業項目資金,該縣在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建設中,先后扶持了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業經營主體購置適用
農機裝備,創建示范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鎮(鄉)街道探索區域性整體推進模式,全面提升
農機裝備應用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行業管理水平,創建示范鄉鎮。截至目前,全縣7個鎮鄉(街道)獲評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17個基地獲評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
接下來,該縣將探索開展智慧
農機建設,以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
農業機械化,促進信息化與
農機裝備、生產作業、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實現裝備智能化、作業精準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升農業智能裝備水平、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和現代農業綜合實力。
深化
農機社會化服務 拓展農業生產全領域
農機要為農業服務、為農民服務。為推進
農機社會化服務向縱深發展,象山縣以“真合作、真分紅、真分享”為建設目標,著眼“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實施
農機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通過開展全托保姆式作業、訂單式作業、跨區域服務作業等社會化服務,現代
農機合作社已逐步成為提供各類
農機服務的主角、服務美麗農村建設的主力、投資經營
農機化的主體。
目前,全縣有20多家合作社開展了糧食加工等服務,10多家糧食和特色合作社注冊或使用了品牌商標,
農機社會化服務已從水稻的耕種收產中服務向標準化、規模化的育種育秧、耕種收、肥水管理、植保、烘干、秸桿處理、烘干加工、品牌銷售等全產業鏈延伸;從糧食產業向蔬果業、畜禽養殖、
水產養殖、林特花卉、茶葉、農產品初加工和銷售等領域延伸,實現了服務領域和范圍的大拓展。
縣
農機綜合服務中心,為全縣農戶提供
農機作業、維修、供應、中介、租賃等
農機產業一體化服務,讓
農機走向“共享”時代;縣
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會讓
農機合作社抱團發展,發揮它們聯系企業、連接市場、服務行業、服務政府等方面的優勢,推進
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有57家
農機專業合作社、6家
農機作業服務公司,
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有效覆蓋全縣范圍,基本實現了耕、種、收、烘全程機械化,有效發揮了
農機的吸納功能;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領跑者和致富帶頭人。